南海網北京3月14日消息(南海網特派記者 黃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之無愧地成為今年兩會的熱詞。那么,作為海南重要新型工業基地的洋浦經濟開發區,將如何發力供給側改革?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區工委副書記、管理委員會主任張磊在做客由海南日報和南海網推出的“兩會E訪談”時表示,洋浦今年的供給側改革發力點,不僅在于工業方面的降本增效,還要著手民生,發力城鎮管理,補全公共服務,實現幸福洋浦。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明確提出了實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明確了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項任務。今年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又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六大任務:包括簡政放權、釋放全社會創業創新潛能、著力化解過剩產能和降本增效、改善產品和服務供給、國企改革、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等。
方向已指明,那么,洋浦打算如何發力?
“就洋浦來說,重點在于化解過剩產能和降本增效。但由于洋浦現在的產業都具備后發優勢,所以我們的重點不在于去產能,而在于降本增效,也就是產品升級和企業升級。”張磊代表說。
張磊代表說,其實,早在“十二五”期間,洋浦已經進行供給側改革的實踐,投資近百億元在產品升級、產業升級、節能減排等方面發力,取得一定成果。例如,園區內的中國石化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所應用的“高效環保芳烴成套技術開發及應用”技術,其能耗、環保、產能等參數都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獲評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另外,“十二五”期間,洋浦的排放指標比省里下達的任務超額40%完成。
長期以來,洋浦都肩負著省里的“工業擔當”,而對于今年的供給側改革發力點,不僅是工業方面的降本增效,張磊代表還提出了著手民生。
“其實我們這么多年發展,產業發展比較重視,城鎮管理比較弱,而今天到了產業發展和城鎮管理同等重要的時候。”張磊代表說。
張磊代表表示,民生方面,今年洋浦要在教育、醫療、公共服務、環境治理等方面下功夫,把欠缺的公共服務功能補全,讓生活在洋浦的老百姓、企業員工過上幸福的生活,最終實現幸福洋浦。
責任編輯:甘晨卉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