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曬大紅魚。(資料圖)
南海網北京3月10日消息(南海網特派記者 劉麥)2015年全國兩會海南代表團審議時,“儋州咸魚”就備受關注。一年來,海南代表團的全國人大代表鄧澤永十分關注“儋州咸魚”的發展。3月10日,鄧澤永在北京接受南海網記者采訪時說,儋州已經研發了符合大眾口感的不咸的咸魚,實現了更薄的切片,創新了食用方法。“儋州咸魚”乘上了互聯網的翅膀賣到了全國各地,其品牌效益正在突顯。
鄧澤永說,去年以來,儋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儋州咸魚”產業的發展。對咸魚生產的標準化進行改造,發展深加工。如將紅魚剔除魚剌和骨頭后切片,泡鹽水,然后進行烘干或曬干,真空分包裝銷售。他介紹,“我們已經用烘干技術解決了咸魚過咸的問題,并根據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口感調配咸度”。
在細分市場方面,“儋州咸魚”還根據不同人群的食用需求,設計了6種分塊包裝方式。“有一種片很薄,用開水燙燙就可以吃了。”
儋州白馬井漁港,漁民將捕獲的魚抬上岸。(資料圖)
“儋州咸魚”系列中,儋州紅魚特別受到省內外消費者的歡迎。鄧澤永說,如今“儋州咸魚”已經有多個品牌,幾乎在全國的各大超市都有銷售。網絡也成為了主要的銷售渠道。
據了解,儋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等職能部門,正在引進多所高校的相關專家學者,為“儋州咸魚”產業突破性發展“支招”。下一步該市將多舉措做大做強這一特色產業:制定和推行標準化流程、技術標準,申請“儋州咸魚”地理標志保護;根據市場需求,進一步改進產品包裝和加大營銷力度;市政府已決定投入專項資金,對儋州紅魚產品開發和宣傳推介,使“儋州咸魚”的主打品牌越來越響亮,從而做出產業融合大文章。
解讀>>>#微評全國兩會#
【“儋州咸魚”品牌效益給海南帶來的思考】“儋州咸魚”再次受到兩會關注,人大代表鄧澤永介紹了“儋州咸魚”品牌發展的成效,讓人感到振奮,通過在市場營 銷和服務提升方面的努力,“咸魚”終于翻了身。對正在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海南來說,“儋州咸魚”的故事值得深思,我們該如何做好國際旅游島這個品牌,擦亮名 片釋放出品牌效益?(蔣劍)
責任編輯:甘晨卉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