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特派記者張譙星 羅霞 金昌波
他們是早早失去天倫之樂的可憐父母,他們是渴望理解和關懷的不幸家庭……今年,住瓊全國政協委員們不約而同地關注這樣一個特殊群體——失獨家庭。
“要加大對失獨家庭的幫扶力度”、“亟需完善對失獨家庭的法律援助”……委員們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忽視失獨家庭,全社會要為他們撐起一把“關愛傘”。
現狀
養老問題嚴峻精神亟需呵護
“目前的扶助金顯得杯水車薪,養老、醫療都是難題。對失獨家庭的精神關懷目前基本處于空白階段,公益機構介入較少,民間義工接近于零。”談及失獨家庭目前的生存狀況,住瓊全國政協委員馮川建顯得憂心忡忡。
“失獨家庭”指獨生子女意外亡故的家庭。馮川建告訴記者,根據調查,目前全國已有百余萬個家庭成為失獨家庭。失獨父母曾是積極響應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光榮一代”,眼下,一方面很多人已步入中老年,自身勞動能力不斷衰退,經受了喪子之痛的沉痛打擊,容易長期精神抑郁,健康狀況持續惡化;另一方面,年歲已長的他們還不得不面對醫療、養老等一系列現實問題。“‘失獨’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具體政策的問題,而逐步演化為一個社會問題。”
住瓊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林方略說,由于子女早亡,失獨群體喪失了最基本、最重要且最可靠的老年生活保障,成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面臨著經濟供養難以保障、精神需求得不到滿足、社會地位被忽視、養老問題嚴峻等生活困境,亟需政府和社會對他們進行援助。
建議
完善法律體系提供溫暖保障
“首先要加強失獨家庭數據統計工作,建立和完善失獨家庭檔案,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馮川建建議,由政府主導,社區、居委會牽頭,全面統計失獨家庭數量,充分掌握失獨家庭的工作、生活等各方面詳細狀況,了解其最亟待解決的困難和需求,建立數據檔案,并據此研究制定或完善相關政策,為后續開展有針對性的幫扶提供可靠依據。
委員們表示,政府社會應共同參與,逐步形成統籌合力幫扶體系。如,統籌社會化的公益組織、法律援助機構、心理疏導機構、養老機構等相關單位,形成常態化、制度化、流程化的幫扶協調機制等。
馮川建說,應切實發揮民政部門和基層組織的主導作用,一方面加大對基層社區工作者的引進、培養和專業培訓,讓其具備對失獨者進行科學心理干預的能力;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民政部門的優勢,落地推進日常慰問、心理輔導、義務巡診、臨終關懷等多維度、廣覆蓋的服務。此外,還要幫助失獨者建立多樣化的社交圈,幫助他們走出傷痛。
“立法形式上要構建完整的專項法律體系,立法內容上要明確各方責任、加大救助力度。”林方略委員十分重視完善對失獨家庭的法律援助。他建議,建立以全國性法律法規為基礎、地方性法規和規章為細則、其他部門的相關制度為配合,從中央到地方完整的失獨家庭救助法律體系,全面提高救助法律體系的立法層次和法律規范的可操作性。
委員們呼吁,要盡快擴大救助對象覆蓋面,提高救助金標準,拓寬救助金來源渠道,豐富救助形式,加大醫療保障救助力度,建立相對寬松的收養制度,讓失獨家庭切實感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愛。
(海南日報北京3月7日電)
責任編輯:甘晨卉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