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海口1月25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黃丹)冬季瓜菜是海南農民增加收入的主要來源,如何避免菜賤傷民?“建議海南推行冬季瓜菜目標價格保險,增強農民抵御市場價格風險的能力。”1月25日,海南省兩會拉開序幕,海南省政協委員、省物價局副局長董德標做客南海網“兩會”會客廳,在談及海南農業現代化建設時如是說。
海南省政協委員、省物價局副局長董德標做客南海網“兩會”會客廳。南海網記者陳望攝
冬季是海南省蔬菜的生產旺季,近幾年,海南省冬季瓜菜生產規模都達到300萬畝左右,年產量達400多萬噸,冬季瓜菜的生產收入也成為海南農民增加收入的主要來源。由于冬季氣候變暖、市場信息不對稱、生產不合理等因素,這些年海南經常遭遇某些冬季瓜菜品種滯銷、生產過剩、批發價格過低導致農民損失慘重的情況,嚴重打擊了農民種植冬季瓜菜的積極性,也一定程度造成農地撂荒的情況。
省物價局副局長董德標建議海南推行冬季瓜菜目標價格保險。南海網記者陳望攝
如何解決市場價格波動傷及農民利益的問題?海南省政協委員、省物價局副局長董德標在《關于推行我省冬季瓜菜目標價格保險的建議案》中提出,“建議海南對冬季瓜菜推行目標價格保險,增強農民抵御市場價格風險的能力。”
董德標在作客南海網“會客廳”時說,近幾年,上海、江蘇、山東、四川、貴州等省市陸續實施了蔬菜價格保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山東將大白菜、大蒜、馬鈴薯3個的大路蔬菜品種納入財政首批補貼的試點品種,3種被保險蔬菜在上市期間的實際交易價格都是在合同約定的目標價格上下小幅度浮動,而其他未參與蔬菜價格保險的品種則漲跌幅較大。由于大基地都參與保險,參保試點基地在投保前可相互了解其他參保基地參保品種、種植批次和面積,得知不同試點蔬菜品種預計上市時間和上市量等信息,從而合理安排本基地種植計劃,規避出現大量瓜菜集中上市或者短缺的現象,均衡市場供應,從而避免了價格暴漲暴跌。由此保障了農戶生產的積極性和穩定性,提高了產業的競爭力。
海南省政協委員、省物價局副局長董德標做客南海網“兩會”會客廳。南海網記者陳望攝
省物價局副局長董德標建議海南推行冬季瓜菜目標價格保險。南海網記者陳望攝
“因此,建議海南先從冬季瓜菜開始推行價格保險,扶持瓜、椒、豆、茄類大宗農產品生產,穩定冬季瓜菜的價格預期,提高農民收益。”
價格保險如何操作?簡單來說,就是根據某種農產品前幾年的收購價確定目標價格,將實際收購價作為保險理賠參數,當實際收購價低于目標價格,保險公司給予理賠。由于價格保險屬于政策性保險,山東的做法是由農戶承擔20%保費,各級政府補貼80%。
對于海南來說,有一個背景是,近年來各級政府一般是通過對瓜菜基地進行補貼的方式來鼓勵瓜菜種植,然而這種傳統的補貼模式并沒能很好地調動種植戶的積極性。
為此,“我們有必要學習山東等省份的做法,改變政府以往單一的資金扶持投入方式,以保險保費補貼替代直接補貼,引導種植戶生產,既避免菜賤傷農,也提高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董德標表示。
#微評兩會#6、【推行冬季瓜菜價格險應盡快付諸實踐】菜賤傷農的戲碼屢屢上演,也屢有愛心人士伸出援手。然而社會救助遠不夠,還需制度救濟。比如有政協委員提到的冬季瓜菜價格險,就是個不錯的主意,通過保險的方式降低菜農的風險,值得盡快付諸實踐。(趙有良)
責任編輯:甘晨卉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